國際職業認證管理協會
Certified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
相關教育動態 首頁 >> 新聞資訊 >> 相關教育動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些值得借鑒的“教育強國建設”方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些值得借鑒的“教育強國建設”方略

摘自:千秋視野 2023-06-02

《》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始終是決定大國興衰的重要因素。 在世界變革和歷史進步的潮流中,教育強國更替變遷、此起彼伏,雖然其表現形式和發展軌跡各不相同,但其發展歷程仍具有諸多共性特徵,可以為我國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高度重視價值觀教育

    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 核心價值觀作為一個國家政治的靈魂,對於凝聚國民價值共識、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在名稱上叫法各異,但教育強國都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如新加坡稱之為共同價值觀,美國更多使用價值觀、重要價值觀等。 美國高度重視價值觀教育,並依靠價值觀教育體系成功解決了多民族國家團結和多元文化社會融合難題。 20世紀早期的美國學校中廣泛開展品格教育,並且獲得了民眾的普遍認可。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新品格教育理論與實踐日漸豐富,為改變美國社會道德滑坡、應對美國青少年價值觀危機作出重大貢獻。 北歐國家認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瞭解並認同本民族、本社會中長期積澱而成並獲得普遍遵循的核心價值理念,以證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從而保證社會的不斷延續。 除學校教育外,北歐各國還在政府積極引領下,在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方面下大力氣,形成了多方聯動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

 

超前實現高水準教育普及


 

    考察强國的教育與經濟關係可以清晰的發現:義務教育決定經濟起飛,中等教育決定經濟成熟,高等教育決定經濟創新。19世紀以來,以普鲁士王國為先行者,英國、法國等主要發達國家都將普及教育作為基本國策,為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提供了合格的工人和勞動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率先提出“普及中學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率先提出“普及高等教育”,為美國的强國之路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石。1900年,從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來看,美國已遠遠超過了周邊資本主義國家。根據當時的統計數據,每萬人中美國有大學生31.4人,德國有8.3人,法國有7.6人,英國有6人。德國在歐洲率先建立了國民教育制度,18世纪末,德國已擁有42所大學,是當時歐洲大學最多的國家。19世紀60年代,德國教育發展水平躍居世界首位。

 

始终堅持職業教育重點發展

    在教育強國的發展進程中,職業教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9世紀中後期,美國逐漸成為世界強國,這與快速發展起來的職業教育密不可分。 創立於1824年的倫塞勒多科技術學院是美國第一所專門的技術學院,美國教育史學家克伯萊曾對此作出如此評價:「如果沒有倫塞勒學院培養的人才,出面辦理大學中新的科系,指導鐵道與工廠的建造和工作,美國產業革命必將拖後25年。 “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案》中,美國聯邦政府明確將職業教育作為國家優先發展的領域。 德國、瑞士等國家競爭優勢之一就是其學徒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對大批量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動了職業技術教育的系統化和正規化,探索形成了以雙元制為特徵的現代學徒制,職業技術教育成為助推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

 


 

    進入21世紀,隨著科技領域競爭加劇,美國把職業教育視為美國提高社會民主化水準、塑造高素質專業型人才的重要依託,宣導“兼顧公平與效率”的職業教育政策。 2003年,英國發佈《21世紀的技能——實現我們的潛能》白皮書,將技能人才培養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戰略,其主要標誌就是把原先的教育與就業部改為教育與技能部。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智慧化時代的到來,為回應“工業4.0”國家戰略,德國開啟了職業教育4.0變革,注重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職業教育更加個人化、靈活化、智慧化。

 

從教育權利、教育紅利到教育福利


    在保障教育與個人發展關係方面,部分教育強國的理念演變歷程可以簡要地概述為三個時期:保障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時期”,為經濟增長提供人力資源的“紅利時期”,面向人人提供優質公平教育的制度保障型的“福利時期”。 在具體的教育政策上,教育保障從針對嬰幼兒、殘疾人、貧困學生等相對弱勢群體轉向面向人人接受教育資助的權利,從政府救濟導向轉向公民權利導向; 教育資助的力度和水準得到普遍提高。 例如2008年,瑞典政府設立了“性別平等獎金”(Gender Equality Bonus)。 政府規定,如果父母平均申用了16個月的親職假,且對孩子進行家庭照看,而非將孩子送去公共機構照護的話,他們可獲得每月3,000克朗的減稅獎勵。 歐洲眾多國家實行免費高等教育,政府還為學生提供用於支付公共交通的費用與用於承租公房和私房的房租費等。

 

持續推進教育與科技一體化發展

    科技變革的成功必須得到教育變革的有力支持和積極回應。 18世紀中葉,瓦特蒸汽機在英國的問世標誌著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發端。 英國工廠教育的興起和發展,為工業革命培養了大批有知識的工人,奠定了英國在工業化時代的主導地位。 19世紀末到20世紀,以電力的發現和使用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得美國率先進入電氣時代。 與此同時,美國教育實現普及義務教育,進入推進中等教育普及階段,勞動者素質和能力的提升促進了經濟生產效率,美國取代歐洲成為超級大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新能源、新材料、資訊技術和生命科學等新興技術引發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適時確立教育興國戰略,實現了對發達國家從教育到經濟的追趕。

    世界科學和人才中心的整體演進具有週期性更替規律,有的國家先成為人才中心而後成為科學中心,也有的國家先失去人才中心地位而後失去科學中心地位。 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是決定科技發展的關鍵性力量。 世界科學和人才中心的四次遷移,形成了五個中心,決定性因素是高等教育的水準。 例如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英國的牛津劍橋大學、法國的巴黎大學、德國的柏林大學、美國的哈佛大學等都代表了當時世界上水準最高的大學,也是所在國家成為世界科學和人才中心的重要標誌。

 


    近年來,世界主要強國都更加註重教育和科技的一體化發展。 2018年,俄羅斯政府提出建設世界級科學與教育中心,通過試點先行、有序推進的方式累計選拔認證了15個世界級科學與教育中心。 同時,俄羅斯於2022年完成了首個聚焦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5—100計劃”。 2021年,俄羅斯開始實施“優先—2030計劃”,對俄羅斯未來10年的科技、教育、社會經濟進行綜合規劃。 2017年9月,法國開啟為學生全面配備可移動數位化學習設備的計劃,旨在構建智慧化教與學環境,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與資訊化教育裝備水準。 2021年,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法國推出「教育數字領地」專案,對教師和家庭的數字設備、教育內容和培訓系統進行全方位部署。

 

強國必先強師

    師資力量的優劣決定著教育品質。 澳大利亞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有計劃地制定和推行教師專業發展的相關中長期政策。 2000年提出的「澳大利亞政府優質教師計劃」(Australian Government Quality Teacher Program, AGQTP)歷經多屆政府長期實施,主要目的在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使教師具備21世紀所需掌握的教學知識與技能。 2011年,加拿大教師教育機構提出構建「學習型社會,強化教師教育創新」的目標,並提出了「推行卓越教師教育」計劃,採取聯合培養的方式,對教師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宣導並推進各個大學教育學院之間形成聯盟,通過專業體驗、教學法訓練改革等方式發展教師的專業素養與能力,經過一系列長期的教育改革與創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師教育模式, 被認為是教師教育改革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

 


    德國教師教育主要由研究型大學承擔,成績優秀的文理中學畢業生才能選擇教師教育專業。 小學、中學的教師學歷要求分別為本科、碩士,除接受教師教育外,在正式成為教師之前,候選人還要接受兩年見習、參加兩次國家考試。 法國只有經過3年高等教育獲得學士學位才能報考師範學院,而進入師範學院就意味著獲得了國家公務員身份,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優厚的報酬保障了人們對教師職業的認可。 法國還重視教師職業性的培養,實現了教師職前培訓和職後培訓的一體化。

    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從來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希望在教育戰線奮鬥的人們,能夠通過他國的經驗借鑒,做好本職工作,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本文選自公眾號《亞洲教育論壇培訓中心》,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主要供學習交流之用。 文章如有侵權,請來函刪除。 )


證書查詢

身份證號:
證書編號: